每年提供60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 发放2200多万奖助学金
温州医学院让贫困学生学得好能成才
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叶少芳)这个学期,温州医学院不少新生在报到时都惊喜地领到了一部“爱心手机”。这是校方针对2010级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推出的一项资助举措,今年,该校通过绿色通道入校的新生比例占到了新生人数的15%。
据学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手机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联系家人、老师和同学,并且可以及时接收学校的通知和考试、勤工俭学信息等,这对新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重要。
温州医学院200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徐夏鹃来自低保家庭,父亲重病使家庭长年陷于困境,2008年家里一场大火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但这个弱小的女孩是幸运的,从迈入温州医学院校园开始,徐夏鹃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期还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并享受学校的“补、减”政策。去年,品学兼优的徐夏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公管专业研究生,还同时考取了江苏省公务员。考虑到生活的压力,她最终选择了先就业。徐夏鹃说,是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温州医学院,像徐夏鹃一样的寒门学子还有很多。自2002年率先提出并推行“不打折、不伤害、不忘记”学生资助以来,学校让他们在校期间有尊严地接受各项资助:所有助学金的发放都通过银行存入学生银行卡里,在助学金颁发现场,学生只到场聆听,不登台领奖,这些举措帮助他们迈过了生活中的一道道坎。
温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闻捷说,“不打折”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伤害”就是在维护学生尊严并体恤其心理感受的前提下,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不忘记”就是教育学生不要忘记党和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的关怀,立志成材,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近年来,温州医学院逐步建立了功能完善、覆盖面广,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包括“奖、贷、助、补、减”等内容的多元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同时,学校还联合正泰、豪森药业、中国中通置业集团等知名企业或个人设立多种奖助学金,鼓励学子阳光生活,早日成才。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国家、学校、社会的奖助学金在内,学校每年向学生发放2200多万元的奖助学金。
“海珍姐,你很优秀,可以自信地面对大学生活,但我做不到,没人的时候还是会因为贫困而自卑。”当一个学妹这样向学生干部王海珍倾诉时,王海珍的心里感觉很酸很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同样是贫困生的王海珍就带着她一起出海报、写策划、搞活动,尽可能让她在美好生活的体验中变得阳光起来。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位学妹跟她说:“海珍姐,无论碰到什么事情,哭也好笑也罢都要面对,那还不如开开心心过,我要像你一样坚强勇敢。”听到这样的话,王海珍觉得很满足:在“贫困生帮扶贫困生”队伍里,她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结交了知心朋友,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温州医学院还设立了勤工俭学岗位,让寒门学子自立自强,锻炼培养其生存能力。学校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建立了勤工俭学学生库,提供诸如保洁员、图书馆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等600多个岗位,帮助寒门学子解决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在台州的龙泉四中,每年开学,该校“宏志班”4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都会收到生活资助。这笔温暖的资助来自2002年温医毕业的王红医师。并不富有的她同时还在这个中学设立了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和进步快的学生。“我能顺利读完大学,要感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的爱心资助,作为温医学子,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踏上工作岗位的王红坚持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是温医资助的寒门学子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
学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医不仅要保证寒门学子“有饭吃”,妥善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更要让他们“过得好”,维护他们的情感和尊严;而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他们“能成才”,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意识,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9日第2版
原文链接:http://news.jyb.cn/high/gdjyxw/201010/t20101019_39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