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第三期“辅导员+”论坛在同心楼四楼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吕帆,党委副书记吕一军,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庄兴忠,党委(校长)办公室、校友办相关负责人及各学院2018届毕业班辅导员围坐在一起,就辅导员如何将“温医情怀”融入毕业生教育和校友工作开展座谈交流。
“在你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你们身上具有的‘温医情怀’,我很感动,收获很多。”吕帆充分肯定了辅导员在思政育人和毕业生校友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她表示,辅导员是个多元性的角色,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角色,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平台。辅导员的工作所获得的成就感是金钱无法取代的精神财富,也能使辅导员在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够充满韧性。她说,辅导员担任校友联络大使是一种育人反哺,要发挥好维系毕业生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温医情怀”传递出去,将毕业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情怀育人的工作进行到底。
吕帆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新时代如何推进辅导员育人工作,吕帆提出要以“德高、学高、艺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高校辅导员工作首先要求其端正品德言行,率先垂范,树立身正形象;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掌握精湛的师艺;要做到以“识”育人,学深艺高,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的学习兴趣、对学校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自信、有情怀、能做事、能创新的人。
会上,还举行了校友联络大使聘任仪式,吕帆为每一位2018届毕业班辅导员颁发聘书。
现将辅导员发言提纲摘要整理如下。(按发言顺序)
刘健(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把温医当成家
我和爱人都是温医毕业的,也都在温医工作,2013年,我父母也成为了学生社区工作人员。我们理解的温医情怀,就是把温医当成家,我们也把这种家的情感融入到育人中。例如我们在迎新时第一时间探访寝室,送上人生锦囊。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开学礼晚会。回音壁工程,让孩子们与家长、学长、企业、辅导员连接起来。辅导员自创的性格色彩学生管理手册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被个性化关注和关爱。播视生导师三个小时关于考研规划指导专题的直播在线人数八千余人,被学生们称为“网红”辅导员。毕业季为学生设计最美毕业礼、红毯秀、辅导员书信等。对于毕业后校友,我们通过校友分会、校友微信群、校友嘉年华等方式加强联系。校友们也以情反哺母校,组织校友论坛、星光班,成立奖学金、阳光基金,结对班级等,助力学子成长成才,助力学校发展。作为基层的学生工作者我们愿意成为温医情怀的接力者、传承者。
叶星(第二临床医学院):校友工作要以生为本
在温医的五年里,我感受到校友工作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将“温医大情怀”传递给每一位毕业生校友。第二临床医学院现在已经形成了“生活化、项目化、网格化”的校友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一位被复旦录取的推免生说:“到了上海我才知道,学院的校友有多强大。”他在辗转上海各所高校复试期间,收到了来自历届学院校友的各种帮助。校友们身上的“温医大情怀”将温医与各地的校友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校友工作中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学院一届届师生、校友共同传承的“文化与坚持”。生命相髓、血液银行、37°临终关怀等温暖救助的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着温医人独有的“仁爱、奉献”,将各届校友培育成了以“爱”之名的温医人。除此之外,通过一对一小老师帮扶、朋辈师长经验分享、科研导师倾囊相授、卓越讲坛畅谈校友故事等朋辈帮扶模式,编织了一张“有温度,有热度,有厚度”的网格化关系网,让“互帮互助”成为一种同窗同校情怀的纽带。
池莉莎(药学院):在毕业季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感
本次毕业生教育工作就是要让全体毕业生共同参与,增强所有学生的集体感,归属感,凝聚学生向心力,将毕业生与温医大间的情感升温。学院在毕业生离校期间举行了毕业生宣传展,将毕业生大学期间的点点滴滴回忆、师生对毕业生美好未来的祝福以黑板报的形式予以展示,营造浓厚的毕业氛围。离校之际,2018届全体毕业生们主动发起了“感恩有你和最美合影”的活动和“留根温医大,共植百草园”专项捐赠,共239人参与捐赠,所筹资金用于购置4棵红豆杉。红豆杉也成为了百草园中2018届药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留念。而精心准备的学位授予也将整个毕业季推向了高潮。毕业生们纷纷在朋友圈表达感谢和感恩之情,就是对本次药学院毕业季毕业生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反馈。
何碧如(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将“情”贯穿始终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我们与学生共度秋冬春夏,始终将“情”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校友工作是以情感为基础,是最有幸福感的工作。初秋,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相聚在温医大。我们通过别开生面的“第一次”,如“我与导师第一次约会”、“给大学里自己的第一封信”,让学生与温医大建立情缘。走进温医的暖冬,我们借助职业生涯教育论坛、就业暖心工程、研路花开、美英法韩等学习交流项目,让学生感受温医冬天的暖意。步入春天,师长的谆谆教诲,让学生茁壮成长。“我心目中的最美导师”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恩。离别的夏季,一封给学弟学妹的信、一本发自肺腑的感恩之书、一场难忘走心的毕业礼,一部自导自拍的毕业生MV,将毕业生的情留在温医大。
王小尚(国际教育学院):培养留学生的温医自信
如何培养一个国际留学生的“温医情怀”,我认为是八个字,“带着自信,走向世界”。毛里求斯籍毕业生常爱文,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该国总理关注到温州医科大学,从而使我们学校重新列入医学理事会认可的为数不多的中国高校名单。这是一名毕业生对温医的自信。孟加拉籍毕业生Keya,她积极投身医疗公益,她的事迹被孟加拉国家电视台频频报道。受她影响,在校的尼泊尔学生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医疗公益服务体系”,今年暑假走向24个“一带一路”生源国国家,与当地的校友一起开展公益医疗服务。这是温医人身上医者仁心的文化自信。曾经说要做大使的毕业生查尔斯已在北京就职。又有学生自信地说要回国创办最好的儿科医院、口腔医院,这是温医毕业生们对未来的自信。
周莲(护理学院):把校友工作做在平时
护理学院提倡辅导员将校友工作做在平时,特别是有针对性得为困难学生提供帮扶,这批学生毕业后会常怀感恩之心,回报母校。护理学院用“心”出发,暖心关怀经济困难学生,传播温暖人心的“温医情怀”。在学生贫困认定中我们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进行班级联评,同时开展辅导员谈话全面细致了解学生情况,做到认定公平,补助到位。设立临时困难补助,为突发情况和家庭变故的学生提供及时帮扶,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学生提升自立能力,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勤工助学岗位锻炼能力。为求职的困难学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积极提供就业单位推荐。例如在寒假前夕,我们走访特殊家庭,为困难生送出爱心被,将帮扶送上门。
卢雪(仁济学院):“温医情怀”在于爱与付出
“温医情怀”在于爱与付出,学生会感受到你的真心,用感恩回报。我的学生洪同学在今年七月拿到双证,顺利毕业,他是我院首例留级后重返原班级的学生。他在大二时由于沉迷游戏耽误了学习,累计不及格学分超过20个,不得不留级。学生的基础其实很好,并且他对重拾学业充满了信心。为了帮助他找回学习状态,我与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一起复习。一个学期下来,他在原班级课程全部通过的前提下,通过了四门重修课程,第二学期的重修课程也全部通过,顺利返回了原班级。前几天他返校特地来感谢我。听到学生感谢的话语,我非常的感动,也让我对学生工作充满了信心。
向敏(口腔医学院):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
作为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前几天,一位已经毕业十年的学生录了小视频向我表达感谢,让我很感动。她从小家庭情况复杂,父母亲无法承担她的学费。生活的重压,令她十分绝望。我鼓励她坚持下去,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为她缓解经济压力外,还为她预约心理医生。她听进了我的建议,也能体会和感受到我的乐观幽默和积极向上,一直努力学习生活。在我的重点推荐下,她成功应聘心仪工作,也组建了幸福小家。每逢节日都能收到她的温馨祝福。我对她的种种关心支持,一直支撑着她努力前行。感恩的她也一直铭记着母校的好。
朱蓓蕾(精神医学学院):重视毕业生仪式感教育
毕业生的仪式感教育非常重要,我以“青春启航 风华征程”为主题,设计了一场饱含“人情味”的典礼。典礼入口为班级合影,毕业生们经拱门入场,典礼现场播放影集,重温毕业生四年来的点点滴滴。于欣院长为每位毕业生行拨穗礼,同时邀请“新青年下乡”服务对象瑞安陶山小学学生敬礼献花。除此之外,我为每位毕业生精心准备了一份旧礼物和两份新礼物。旧礼物是学生入学时写下的大学生涯规划,希望他们在前行路上仍旧不忘初心。新礼物则是学院定制的校友纪念品和低年级学弟学妹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愿他们承载着学校和学弟学妹的祝福,勇往直前。在祝福声笑声甚至哭声中,我们端上了大学的味道——热气腾腾的饺子,让典礼现场更加充满“人情味”,让毕业生在深刻难忘的毕业典礼后踏上风华征程。
潘晓婷(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做好毕业生工作的最后一环
要做好毕业生工作的最后一环。毕业时刻的“温医情怀”是最为浓烈的。在今年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暨献礼校庆60周年”校园文化活动中,我收到17届毕业生参赛作品“温小医”。参赛的学生们说:“老师,我只是想表达对母校的一份爱。”他们把“温小医”系列做成logo、KT版供毕业生合影留念。他们决定把“温小医”献给学校,学生们说:“将来不管我们在哪里继续求学,做医生,我们永远姓’温’,温州医科大学的’温’”。在17届毕业生即将离校踏上社会的前一天晚上,我用工作后的体会和心得给学生们送上了长长的寄语。300多名学生沸腾了,在朋友圈不断分享对温医的不舍。最后一天,我把原来的微信群,改成校友群:祝福17届校友,常回母校看看。那一刻,温医已经装进了他们的心里。